笔趣阁 > 历史的烟花 > 第十章 战争前夜

第十章 战争前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同学们,一番枯燥的背景要写完了,现在咱们已经快要进入本书的正题了。有同学就问了,现在才开始说正题?脑子锈掉了?没办法,情节需要,想吃饭就得切好菜嘛。

    以前说到过,中世纪的欧洲开始了宗教改革,分成了维护封建特权的天主教和反对教会势力,主张我信上帝就可以,不用你天主教在那指指点点的新教。从此,宗教纷争就成了欧洲政治生活的常态。在三十年战争前夕,这种纷争愈演愈烈,隐隐有把控不住的趋势,同学们,看出来了吧,这是要玩火呀。

    在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德意志,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1555年,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和信奉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签订了《奥格斯堡同盟条约》。主要讲的什么?很简单,就是新教的分支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取得了与天主教同等的地位,其中路德教徒还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天主教不能向我收税了,原来天主教的教产都归我新教诸侯了,依据“教随国定”的原则,德意志各诸侯还有权力决定自己和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样一来,和教皇联系紧密,作为德意志名义上的皇帝的哈布斯堡王室的权力大大削弱。

    17世纪初,德意志北部,中部和东北部信奉新教,德意志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以及哈布斯堡家族领地信奉天主教。这一时期的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各方人马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扩充自己的领土和权力。神圣罗马帝国更是如此,它想建立以皇帝为首,以诸侯为封臣的君主国。可新教诸侯以宗教为名,反抗皇帝专权为实,成为了这一计划的最大障碍。

    1608年,德意志形成新教联盟。1609年,紧接着形成天主教联盟。这两个都是政治军事联盟。想干什么?想干仗。

    新教联盟的背后是反对哈布斯堡扩张的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俄国。反对的多吧,为什么?哈布斯堡若统一了德意志还了得?再扩张都要把自己吞了,不反你反谁?而天主教联盟背后呢?站着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教廷,西班牙,波兰贵族。

    由此,德意志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欧洲各个封建王朝也纠缠其中,宗教纷争,王朝利益,一场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一触即发。

    而战争的导火索则是1616年的掷出窗外事件。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导火索。简单点就是没有它炸药炸不了,但换一个火柴也能炸。但只有导火索没炸药就绝对炸不了。这是矛盾激化的产物。那什么是掷出窗外事件呢?就是掷出窗外,简单吧。

    言归正传,这次事件发生在东欧的波西米亚。也就是今天的捷克。不够要说一下,这地方可不止掷出过一次人。这就要从胡斯战争说起。

    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但是这些教士怕镇不住捷克人,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一层层的搜刮这捷克本土人。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他是教会的死敌,教会也是他的死敌。

    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在康斯坦次举行的宗教会议,胡斯被皇帝劝说参加,但到场后却将他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保证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人心如此,胡斯唯有以死殉道。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

    1419年,原本以胡斯信徒为主的布拉格市议会却遭到解散,还有人被逮捕,代之而起的是以天主教为主的新市议会。胡斯信徒非常愤怒,同年7月30日,部份激进的胡斯信徒在神父扬·柴利夫斯基的率领下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厅前的查理广场,要求释放被逮捕的胡斯信徒。随著游行群众情绪的高涨,也益发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满,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厅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丢掷石块,立刻引爆了一触即发的情势。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将市长及市议员共7人自新市政厅的窗户扔向楼下一大群手持长矛的抗议者,此即为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之后暴动更加激烈,开始攻击天主教教堂及相关人物,导致神圣罗马帝国出兵镇压,胡斯信徒也全面叛乱,引发长达15年的胡斯战争。

    欧洲反动势力曾组织过5次对捷克的十字军东征。30年代初,捷克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胡斯党人分裂为圣杯派温和派和塔博尔派激进派。圣杯派联系市民阶级、部分贵族和有产知识分子,他们只提出改革教会的要求。塔博尔派因塔博尔城而得名,是胡斯党人民主阵营的中心由农民、城市贫民、小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小贵族和部分中等贵族组成,他们要求铲除封建制度。经济和政治上较稳固的圣杯派开始与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贫民革命军成了圣杯派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市民阶级和贵族公开背叛人民,其力量已占3倍优势,遂于1434年的利帕内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至此,胡斯战争结束。

    尽管以农民为主体的一方最终失败了,但就其政治意义而言,捷克并没有失败,它给德国在捷克的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如皇帝承认胡斯教会的独立,外人不得干涉捷克的宗教事务。毕竟它向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个目标大大地迈进了一步。经过近20年的战争,捷克民族保卫了自己的国家,用战争的方式争得了国家的统一,彻底摧垮了国内德国人的势力,解决了国家存在的形式问题。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在公元1526年吞并了捷克。当时的大帝国已是名存实亡。奥地利成为诸侯中最有势力的国中国。奥地利的皇帝来自哈布斯堡家族,所以,捷克并入德意志的版图,实际上成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志皇帝之封为捷克国王。捷克在归入哈布斯堡家族领地之时,奥地利皇帝曾有过承诺:不论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个成员作国王,都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议会、宗教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权等等。然而,斐迪南上台,把捷克当作奥地利的附庸国。捷克的法律、议会、自主权被取消。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迫害新教徒,拆毁新教教堂。

    而这一举动在捷克这样一个长期具有民族独立倾向反教会传统的国家来说,无异于引火。他们可是有扔人传统的。

    1618年5月23日,一群暴民和新教徒手拿铁棒长矛冲进了王宫,国王出逃,暴民搜寻逮住了两个斐迪南国王最忠实大臣。接着按照惯例要干嘛了?扔人。

    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把他们扔到窗外去!”“对,扔出去摔死他!”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将从20多米高的窗台狠狠摔了下去。两人大难不死只是昏晕了而已。“掷出窗外事件”这一暴行使得欧洲统治者们大为愤怒。斐迪南决定说服哈布斯堡家族发动一场战争。一举扫平捷克新教徒叛乱。

    d看小说就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