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的烟花 > 第十五章 战争双雄(二)

第十五章 战争双雄(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是一场欧洲新教与天主教势力的大搏杀,实际上也是一场德意志统一与分裂势力的大搏杀,在前两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4年和丹麦阶段1625——16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杰出军事家华伦斯坦和提利的领导下,新教联盟均遭到惨败。

    这时,欧洲各个新教国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瑞典,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扮演德意志新教救世主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老奸巨猾的法国首相黎塞留的挑唆和资助下,古斯塔夫于1630年张牙舞爪地扑向了德意志。他以新教的保卫者自居,要让德意志那些天主教军队尝尝他瑞典雄兵的厉害!

    1630年,古斯塔夫仅率领13万瑞典军,在德国登陆,正式开启了叁十年战争的第三阶段——瑞典阶段。此时帝队总司令华伦斯坦已经被迫辞职了,古斯塔夫的对手是接任总司令的提利伯爵。

    战争开始阶段,幸运女神完全不站在他一边。一大堆困难,极少的盟友,他艰难地维持着军队的生存。绝大多数德国人希望快点把这个北方来的暴发户赶走,他们相信无敌的帝国雄师会很快打垮瑞典人。最初的几个月确实困难重重,直到1631年4月瑞典人巩固了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的桥头堡后国王方能进军南德。

    古斯塔夫采取稳打稳扎的策略,巩固了波罗的海河岸地区作为后方基地,然后沿着奥得河一步步上溯,在一些小的战役中打败帝队。

    1631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突袭了马格德堡并制造了大屠杀。马丁·路德来到曾经就读过的马格德堡,开始鼓吹并促成该市叛离天主教。宗教改革在马格德堡迅速拥了一批信徒。在随后的几年中,马格德堡成为了新教的“堡垒”,也是第一个出版马丁·路德著作的城市。在这场马格德堡洗劫中,约有20,000居民被杀,城市也被大火焚烧。战事结束后,这座被毁的城市仅剩下了400人。

    马格德堡大屠杀后,公众舆论转而反对哈布斯堡皇帝。

    1631年,因形势所迫,原来保持中立的德意志新教国家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先后倒向瑞典一边,使得古斯塔夫十分有利,开始放胆攻入德意志心脏地带。是年9月,瑞典和萨克森联军主力同提利的帝队主力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莱登·菲尔德相遇,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会战。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左翼都被对方击溃,但古斯塔夫的军队显示出更高的战术素养,在左翼萨克森军队溃散之后,迅速填补了缺口,稳固了阵地,最后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

    那些原先态度勉勉强强的新教公爵和亲王们为求见瑞典国王而挤破了头,同意为实现他的理想向其军队提供给养。

    南德,特别是天主教巴伐利亚,是国王在1632年初的目标。

    1632年4月的列克河战役,古斯塔夫在一支实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军队面前强渡过河并击败了对手,提利伯爵也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接着,古斯塔夫进军天主教联盟的大本营巴伐利亚。同年5月17日,他率领瑞典军队进入慕尼黑。

    瑞典雄狮让整个欧洲颤抖。德国北部陷入瑞典国王之手,这双嗜血的眼睛盯着南德意志,瑞典军队已经接近了奥地利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得不重新任用心存顾忌的华伦斯坦为统帅。除了请他回来别无选择。数周之内,他被重新任命为皇帝军队的大元帅这两位战争双雄相遇了。

    华伦斯坦复出后打败萨克森军队,进军萨克森,准备切断古斯塔夫的退路。

    于是,古斯塔夫被迫回师萨克森,双方均在莱比锡附近集结军队,又一场决战到来了,这就是著名的吕岑战役。

    新教联军拥有19万军队包括6200名骑兵和60门大炮,帝队拥有22万军队包括9000骑兵和24门大炮。

    战前两天11月14日,华伦斯坦决定分兵并把司令部后撤至莱比锡。他预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领的新教军队年前不会再有进一步行动,因为严冬让扎营显得困难重重;然而,瑞军却在朝着华伦斯坦所在之处不断行进并打算发动一场突袭。但这个计谋很快便被华伦斯坦留在里帕赫吕岑以南的一小股克罗地亚骑兵挫败。一场小规模战斗过后,尽管瑞典人取得了胜利,但也使得瑞典军的奇袭行动失去了突然性,到夜幕降临时两军仍相距23公里。

    华伦斯坦于11月15日下午获悉瑞军的逼近。大敌当前,他迅速向帕本海姆发出迅速返回的指令。后者于凌晨得令,当即率军重新加入华伦斯坦的大部队。华伦斯坦将他的部队沿莱比锡到吕岑的道路以防守阵型部署,并以壕沟加强。

    晨雾延误了瑞典军的进攻,早晨9点双方发现敌军出现各自在视野之中。不过由于当地复杂的水网和大雾,直到早晨11点瑞典军才完成部署并准备好发起攻势。

    一开始,新教军队在战斗中取得上风,试图包抄华伦斯坦薄弱的左翼。少顷,帕本海姆率2000多名骑兵到达战场并遏制了瑞军的攻势,让华伦斯坦也不禁大叫“我就知道帕本海姆会的!”。然而在冲锋中,一枚小口径炮弹命中帕本海姆附近,使他受了致命伤。反击也顿时土崩瓦解,而他本人不久伤重不治。

    瑞军骑兵在帝左翼持续冲击,双方均把预备队投入战场试图取得优势。午后一时左右,当古斯塔夫从战线右翼回援中央过程中与队伍脱离,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与部下被打散,并身中数枪,生死未卜。但当炮火停歇硝烟散去之时,他从马背上消失了。他的失踪让顺风顺水的瑞军右翼放弃了进一步行动。他的遗体在一两小时后被发现,并被秘密转移至一辆瑞军炮兵的四轮马车上。

    很快瑞军前锋线大部都开始陷入混乱。此时王室的牧师雅克法布里修斯召集了一些瑞典官员在自己身边,开始吟诵圣歌。这让瑞军溃兵成片地停下来。瑞军三把手,敏锐的克尼普豪森趁势迅速平息了溃退,将二线和预备队维持在对方火力范围之外,瑞军前锋线得以重新组织。

    下午三点左右,新教军的副主帅伯恩哈德在获悉古斯塔夫二世的死讯之后从左翼返回接管了总指挥的职责。他向全军发誓要赢得这场战役来告慰古斯塔夫二世的在天之灵,而非像往常一样对国王的死讯秘而不宣。搏杀过后,双方均损失惨重。黄昏降临之时,瑞典军队夺取了关键性的帝的主炮兵阵地。帝只得从战场撤退。下午六点左右,帕本海姆的三四千步兵在行军一整天后终于抵达战场。尽管夜幕已经降临,他们仍希望向瑞典人发起反攻。不过华伦斯坦认为这徒劳无益,下令全军向莱比锡撤退,增援的步兵作为掩护。

    此次战役中,瑞军的损失略高于帝。但大部分瑞典军的伤员很快便能够在几周之内归队。而帝则相反,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回归作战序列。瑞典军达成了战役目标。这是新教的胜利。神圣罗马帝国对萨克森的攻势被粉碎,华伦斯坦只能选择撤退到波西米亚过冬,瑞典维持了与萨克森选侯国的同盟。而此战一个更为深远的结果则是新教势力的领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阵亡。失去了他的统一领导,德意志的新教诸侯陷入了混乱和分裂之中。哈布斯堡家族得以在之后重整旗鼓并挽回一些古斯塔夫二世造成的损失。更为关键的是,古斯塔夫二世之死让法国人能够更加牢固地控制反哈布斯堡同盟。瑞典在联盟中只能接受更为次要的角色。

    三十年战争是德意志人的噩梦,但对于寒冷孤僻、远离商道的北欧半岛上的瑞典人来说,则是一次全面展示自己实力、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绝佳机会。三十年战争后,瑞典成为除了本土外,还拥有芬兰、德意志北部沿海地区、芬兰湾、里加湾的北欧大国。在此后一百年中,瑞典的军事实力一直强大无比,俨然波罗的海地区的霸主。这便是后话了。

    此时的华伦斯坦呢?虽然撤军,但杀死了北欧雄狮让他威名赫赫。而帝国也渡过了最危难的时刻。

    华伦斯坦认为和平谈判的机会到了,于是向皇帝提出和平谈判建议,但天主教要让新教吃的都吐出来,和谈自然不可能。这一计划遭到天主教诸侯们的反对。

    这时,他对于扶植皇帝权力感到失望,转而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实现和平。1633年1月,华伦斯坦重新开始了与捷克和萨克森的秘密会谈,同时派心腹特使去与瑞典人、法国人会谈。1633年9月,反哈布斯堡同盟已准备好与华伦斯坦谈判。不久他又同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代理人在西里西亚进行和谈。秘密与敌国洽谈,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他的这些活动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因而被认为有通敌嫌疑。

    10月,华伦斯坦在斯坦欧俘获了一部分瑞典军。他们大多数是捷克起义时被流放的捷克新教徒,其中有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土伦,华伦斯坦把他们全都释放了,这一行动引起了维也纳宫廷的很大震动。此时的维也纳宫廷已经对这功高震主的元帅不再信任。

    1633年11月,瑞典军队迫近奥地利边境,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急呼增援,在皇帝的调遣下华伦斯坦进军上巴拉丁,从那里进入波希米亚安全区,并在比尔森建立了他的冬天指挥部。在这里,尽管皇帝一再要求,他一直按兵不动,或许他想表现他的不可缺少,或许他想利用他在比尔森的战略位置继续与瑞典、萨克森和法国会谈,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不管真实的原因究竟怎样,他在皇帝的眼里已成了帝国的叛徒。

    华伦斯坦与瑞典和法国进行和谈,不仅招致维也纳宫廷对他的愤怒,而且使仍忠于皇帝的军官们纷纷离去。他的敌人在军中散布谣言说华伦斯坦想要剥夺帝国选侯们的封邑,还想从意大利逐出西班牙人。

    面对这种形势,华伦斯坦在1634年1月11日在比尔森召开了一个老军官会议,会上,他要求他们宣誓誓死忠于他。这次会议的内容很快传到维也纳,皇帝据此认为华伦斯坦已公开叛变。

    1月24日,帝国颁布命令,解除华伦斯坦的职务,大赦全体军官,唯有华伦斯坦的几个亲信军官除外。这时,皇帝还没有决定处死华伦斯坦,只有西班牙大使坚决要求这样做。

    2月18日,皇帝公布了一个“公开的人权剥夺令”。

    2月20日,华伦斯坦带领1500人从比尔森逃到爱格城堡附近,2月25日,华伦斯坦在卧室被几个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士兵刺死。华伦斯坦没有躲避,没有自卫,任凭一柄长剑刺入心脏。这位救帝国于危难的捷克人就这样死了,被几个士兵刺死。或许在他想来,还没有那位可敬的对手战死沙场,死的爽快吧。

    华伦斯坦并不是德意志人,他生在波希米亚,作为一个最终德意志化的人物,他守护了德国。

    两位不世出的战争奇才,在三十年战争中交锋一次,便如流星般陨落。一个死在沙场的士兵当中,一个死在卧室的士兵当中。果然,人都有一死。

    d看小说就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