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的烟花 > 第十四章 战争双雄(一)

第十四章 战争双雄(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三十年战争中咱们说到过两个人物。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二世。大家可能忘了,现在咱们聊一下他们。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何许人也?捷克人。但是一名德国化了的捷克人。就是波西米亚人。他的一生从籍籍无名到名裂身死,是是非非,评说甚多。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于1583年9月24日出生在波希米亚,父亲威廉·瓦尔德斯坦是个精明的土地经营者,并且信奉新教。母亲出生于一个“在上一世纪取得惊人发展的家庭”。也有人说华伦斯坦早年父母双亡,后来娶了一位富婆,花钱组建了一支雇佣军才开始发迹的。这就不争论了。幼年的华伦斯坦喜欢的东西和普通孩子可不一样,什么玩泥巴,扔沙包,跳皮筋,这些我们童年的乐趣对于这位来说没什么劲。他喜欢的是军事理论,这是杀人的游戏。剑术,这也是杀人的游戏。少年时期的他是一位新教教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1604年,此时的波西米亚已在神圣罗马帝国辖下。华伦斯坦随着神圣罗马帝国辖下的波希米亚分遣队,参与了哈布斯堡王朝镇压匈牙利波斯坎起义

    1606年6月,他被哈布斯堡王朝任命为摩拉维亚军队上校,秋天,华伦斯坦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的侍从。皇帝是什么人?正宗的天主教徒。皇太子呢?不一样早废了。所以此时华伦斯坦的政治立场已很明确,他把自己的事业与神圣罗马帝国连在了一起,这就促使他抛弃了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新教教育,从一个新教徒变成了旧教徒。

    鲁道夫二世皇帝逝世后,马蒂亚斯于6月13日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华伦斯坦随之进入马蒂亚斯皇帝的宫廷。由于对皇帝极尽忠心,华伦斯坦在1615年得到首席公爵侍从的头衔。这种荣誉使他更卖力地为皇帝服务。

    1618年捷克人民不堪忍受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压迫,在布拉格举行起义,三十年战争从此开始。华伦斯坦立即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1619年即位对捷克起义的镇压。

    1625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反哈布斯堡同盟的支持下,率领丹麦军队攻入德国,三十年战争第二阶段开始。这时,帝队由梯里将军指挥,梯里抵挡不住丹麦人的进攻,又因气候、饥饿和疾病,军队迅速降至1万人,只好告急求援。斐迪南二世决定把华伦斯坦从捷克召回,华伦斯坦立即向皇帝提供了一支3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迅速扩大到了10万人。怎么扩大的?放任士兵抢粮食,抢壮丁。“蹂躏四野以自养”,马克思曾称之为“华伦斯坦的蝗虫”。华伦斯坦依靠这支像蝗虫灭境般的军队,成为帝队总指挥,并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扭转了战局。

    1625年夏,华伦斯坦驻军马德堡,进而转战上匈牙利。

    1627年春,华伦斯坦攻入西里西亚,迫使丹麦军队败退。同年7月,华伦斯坦又进驻下萨克森,在梯里的支援下把丹麦军队逐出了帝国,并一直追入日德兰半岛。这时,军事和政治优势都转到了帝国方面,整个北德都处在帝国的控制之下,华伦斯坦一时被誉为“皇冠上的第三颗宝石”。这时,华伦斯坦对军队事务有绝对权威,他不仅在1627年9月获得了西里西亚公国,以补偿他对军队的支出,而且在1629年获得梅克伦堡作为他世袭的封地,华伦斯坦晋为公爵,已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但是从这时起,他逐渐与皇帝产生了分歧。

    1627年后,华伦斯坦的政治思想倾向已很明确,他主张宗教自由、缓和国内矛盾、集中力量一致对外、加强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君主国。一句话,便是减轻新教的仇视,联合一致抵抗外国的干涉。逐渐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免得被一堆人群殴了。

    华伦斯坦在以后的数年间,一直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奋斗,例如,他曾说服皇帝以宽大的条件与丹麦在吕贝克签订了和约,帝队撤出日德兰半岛,丹麦不割地不赔款。只保证不再干涉德国事务,并受德国的控制。但是斐迪南二世的想法却与华伦斯坦截然相反。

    1629年3月6日,皇帝颁布了归还教产赦令,规定新教诸侯应将1552年后所侵占的教产全部归还原主,从而在北德挑起了新的教派纠纷。

    外患未除,又添内忧。

    当时,法、荷、英等反哈布斯堡同盟各国,面对哈布斯堡阵营的胜利,正在策划更大的入侵计划,华伦斯坦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强力推行归还教产赦令。在华伦斯坦军队的镇压下,成千的新教徒被迫改信天主教,不然就被流放,但奥格斯堡一地就有8000人被放逐。

    盆满则溢,皇帝暴力的做法引得诸方敌视。归还教产赦令引起大多数德国诸侯的不满,旧教诸侯也不能容忍皇帝权力无限制地扩大,他们在天主教同盟领袖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带领下,一致把矛头指向了帮助皇帝扩大权威的华伦斯坦。华伦斯坦夹在中间成了发泄口。

    1630年8月13日,斐迪南二世迫于诸侯的压力,经过几周的争论,在帝国会议上解除了华伦斯坦的职务。华伦斯坦回到捷克他的领地上。

    此时,一位北方雄狮使华伦斯坦重新上阵掌兵。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

    以写了一本《诸世纪》的预言集而闻名于世的法国占星家诺查丹玛斯曾经预言,16世纪末、17世纪初,北欧将出现一头狮王,傲视欧洲大陆,作出惊天动地事业,可惜英年早逝,命断德意志。事实上,在他去世45年后,这头北方雄狮就发出了他第一声怒号。

    古斯塔夫二世在瑞典历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其实他的爷爷古斯塔夫一世·瓦萨也挺厉害,领导瑞典人打翻丹麦统治、宣布瑞典独立、开创瓦萨王朝的正是此君,绰号“勇士国王”。

    古斯塔夫二世天资聪颖,对政治、军事、历史、都有极大兴趣,懂得八门语言,他11岁就和一帮大臣坐在一起商讨国事,16岁第一次纵马挥剑驰骋疆场,17岁时继承王位成为一国之君瑞典国会因为这位少年君主的出类拔萃而废除了继位登基的年龄限制。

    古斯塔夫·阿道夫有着瑞典王室固有的智力早熟和疯狂爱冒险的血统特征,幼时显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是瑞典人眼中的神童。当然,他最感兴趣并精通的是历史和军事,他崇拜的对象是领导荷兰独立战争的军事天才——奥兰治亲王毛里斯。

    1611年,随着他父亲卡尔九世,17岁的古斯塔夫就成为瑞典国王。然而,年轻的古斯塔夫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形势。他的堂兄,时任波兰国王的西吉斯蒙德一直宣称自己才是瑞典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得到一些瑞典贵族的支持。而从他祖父古斯塔夫·瓦萨时代就结下瑞丹矛盾,和从他伯父约翰三世时代结下的瑞俄矛盾,此时仍剪不断,理还乱。瑞典与上述三国之间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而在国内,因他父亲卡尔九世对西吉斯蒙德的支持者进行了清洗,制造了“林雪平惨案”,使得国内的贵族反对势力强大。而丹、波、俄三国的连年战争,已使得瑞典国内民穷财尽。总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古斯塔夫继位时的处境,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古斯塔夫首先摆平了国内的贵族,这中间,一位重要人物——奥克森斯蒂耳那发挥了重要作用。奥克森斯蒂耳那是个非常杰出的人物,28岁已经成为参政会头号人物,在他的作用下,贵族和国王之间签订了史称“古斯塔夫·阿道夫宪章”的一系列条款,规定国王不得掠夺贵族的领地和财产、不得随意逮捕贵族等,以换取贵族对国王的效忠。古斯塔夫的妥协一方面是形势所迫,但另一方面也与他将事业的重心放在对付国外的敌人有关。奥克森斯蒂耳那后来成为一代名相,当古斯塔夫在外搏杀时他负责内务,古斯塔夫战死后他接管军队继续作战,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甫一即位,便遭到世仇丹麦、俄国先后的袭击。但总算损失不大,特别是迫使俄国签订“斯托尔波沃”条约,以放弃俄国皇位为代价约翰三世时代曾对俄国皇位提出过要求,确保了瑞典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占有,俄国仍然没能获得出海口。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刚刚即位的缺兵少银人心不稳的6年之后,古斯塔夫终于长长舒了口气,1617年10月,他在乌普萨拉大教堂举行了迟到六年的加冕仪式。

    从这一年起,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首先是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各队都是雇佣军,纪律性和忠诚度很差,古斯塔夫实行征兵制后,战斗力明显加强了,纪律也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军队。古斯塔夫还是最早让士兵统一军装的。其次,他对作战时的方阵进行了改造,将作战面拉长,纵深减少,有利于火器密集地发挥威力。他还使炮兵成为独立的兵种,同时提高炮兵作战的机动性,减小炮身重量,使炮兵能够与骑兵、步兵更协调地联合作战。将瑞典推上了欧洲强国的地位。

    1621年发动历时八年的对波兰战争,接连获胜,几乎全部占领波罗的海沿岸。

    d看小说就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