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门 > 续前文

续前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端午节头天,突然暴热。人们穿薄着短,露膀亮腿。半上午,油坊街走来一行,为首者乃涪州有名的李安然会长,坐顶兰色轿子,目不旁顾。身后,女佣提篮跟随,左顾右盼,兴致勃勃。

    因为仲信预先告知,朱家稍有准备,前庭后院,干净整洁。买报风雨无阻的外公破例未出,恭候门内。后院灶屋,炖肉飘香,风箱“噗嗒”作响。

    “亲家,朱李两家实在是喜上加喜啊。”李会长刚踏上《斋香轩》街檐,便朝巷口迎候的罗玉兰双手一拱,如此说道。旁边的罗秀才立即接上:“李会长,喜在何处?”

    “罗大爷,早年,我和继宗同窗,后来同志会共事,前些年朱太太和我在议事会同事,我们两家志同道合,本为喜事,现今,我们两家儿女结为连理,同享天乐,岂不是喜上加喜?”

    “李会长会说会说。我们哪敢和你家比哟。屋里坐,屋里坐。”罗玉兰依然不冷不热。

    李会长被引到东厢落坐,一阵“哈哈”后,他挽挽白绸衣袖,说:“适才,亲家过奖了。其实,我们岂敢和朱家比呀。你们朱家能人辈出,早有举人继宗前驱,今有三爸在重庆办工厂,黑团座在成都开钱庄,仲智小侄留洋归来,乡头有朱家大户,身边有生意兴隆之《斋香轩》。更有,听说仲智小侄投医从戎,参加广东革命军。看看,李家敢和你朱家比么!”

    “李会长,你真够心细啊。我都没想起这么多。”罗玉兰慢慢道。

    李会长得意地笑了,道:“实情如此。尤其是,仲智小侄这步棋走对了。”

    “请教请教。”罗秀才突然插话。

    “老先生,你想想,仲智堂堂一位留日高材生,踏遍东瀛,精通外科手术。而今毅然投医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委身国民革命,救国救民于水火,如此壮举,何人不赞?不只本人引为自豪,我们涪州百姓,也引为荣耀啊。黑老弟尚能混个团座,凭仲智小侄聪明才智,爬个旅长师长,容易得很。所以,我说小侄这步棋走对了。”

    罗玉兰立即纠正:“他只是来了封信,说有个留日同学在革命军,劝他也参加,说军队极需外科医生,他写信来听我们意思。去不去?还难说。”

    “哦。原来如此。你们回信没有?”

    “没有。”罗玉兰淡然答道。因为,她不同意儿子投医从戎,不是说投奔革命军不好,子弹不认人,朱家再出不得事了,平平顺顺一辈子算了。而老父却有不同看法,说当今时代,男儿应该志在四方,顺应时势,让仲智闯闯世界也好。还说双江镇有户杨家,也是大户,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能干,读书留洋,上马舞枪,能文能武,大公子杨尚述,讨过袁,留过日,回国在成都重庆做大事,一代风流,何不效仿杨家!老父之如此清楚,因为龙兴场离杨家三四十里,过了涪江,沿江下行一个多时辰,便见田坝边绿竹掩映着一片房屋,那就是杨家大院,离涪州六十多里,早年属涪州管,民国初划设东安县,往来减少。

    李会长忙说:“赶快给他回信,喊他一定去投奔革命军,先行医后作官。”

    罗玉兰正想表明不准儿子从戎,罗秀才一声咳嗽,她即住口,免得父女分歧暴露给会长。

    罗秀才转开话题,问:“请问会长,你是国民党?”

    “非也。”李会长脑壳摇圆了。两年前,他结识一位重庆朋友,那朋友要他加入国民党,李会长却迟迟不予答复,他要慢慢观察国民党前景。罗秀才问:“涪州有国民党?”

    李会长一笑:“没有。本人常想,国民党仅占两广,大半个中国还属北洋。罗大爷喜欢读书看报,想必知晓国民党前景,不吝赐教。”

    “依老朽之见,国民党前景委实可观。”

    “何以见得?”

    罗秀才娓娓道来:“孙先生留洋各国,见多识广,尤受西洋文明熏陶,雄才大略,目光高远,改组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顺应潮流啊。”

    李会长长舒一口气,脸露喜色:“哦。老先生博学多才啊。”

    “惭愧惭愧。”

    稍作沉默。李会长道:“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亲家,罗大爷,今日本该由贤内登门,可她染病在身,催我前来,并无其它,是想商量儿女婚期之事。”

    罗玉兰笑了:“李老表,急啥子,我们还没送聘礼呢,”

    “送聘礼么,免了免了。而今讲究新式结婚,免了免了。”

    “是不是等到冬月,稍闲一点?”罗玉兰问。

    李会长似有着急:“不,晚了,修英她妈想快点办了。”

    罗玉兰看老父一眼,罗秀才却没看玉兰,问:“请问会长,何日为妥?”

    “修英她妈说,六月十八,良辰吉日。天又不热,如何?”

    “老朽请教。”

    “她妈之意,说观音菩萨出生本地,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道日,那天闹热得很,我们比菩萨早一天办,第二天新娘‘下厨早饭’,宴请亲戚朋友,和观音菩萨同喜同庆,喜上加喜。我本不信那些,可是她妈相信,非要六月十八,我能不听?”

    其实,真正原因,女儿已经怀上,再不快办要露相了。于是,她妈催李会长来定婚期。今天离六月十八,不到一个半月了,该准备的还多。罗秀才问:“不知依老式办还新式办?”

    罗玉兰抢答:“当然是依老式办。”

    李会长说:“亲家,现今民国十五年了。依新式结婚办嘛。不过,还是要气派一点。”

    当时,若依老式礼仪‘做酒’,十分繁缛,先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若合,可定,否则再选。接着,再‘请媒人’,两方撮合,男女双方父母不能直接见面说亲,否则,视为不要脸面。然后,男方选定吉日送聘礼,定下亲事,男方才可喊“岳父岳母”,表示两家正式结亲。此后,往往时间较长,男女不能住在一起。若有重大变化,还可悔约,送达退婚书。如无变化,则两家可‘看婚期’,确定喜酒日子,看是否黄道吉日,若是,则定。男方马上‘送期书’,开始筹备喜酒事宜。等等。如此繁缛,李家哪里等得了?新式礼仪自然简单,定了婚期,办个喜酒,女方过门,婚事即完。不过当时,能依新式办,移风易俗,确实不易。李会长既以新式又办得排场气派,既省时间又不失身份,显示朱李两家名门望族。

    罗玉兰说:“李老表,不怕你笑,我就直说了。朱家虽然不是大户,喜酒还做得起。该我们用的,一文不少。若果不依老式办,我莫得啥子,乡头婆婆不得答应,老太婆规矩多,还听不进话。”

    李会长一笑:“亲家,新式结婚是说父母不包办,省去繁缛,程序从简,少费精力,并非说舍不得用钱。所以,我说要办得气派些,免得他人骂我铁鸡公,愧对前驱。至于你们送聘礼,免了。仲信可来定亲,不必送礼。”

    “该送的,一定送。不然,老太太说我小气,丢朱家脸。”

    “哪里,哪里。罗大爷你说,新式婚姻丢脸么?”

    老秀才只笑,不点头,也不摇头。

    对李会长能说会道的嘴巴,罗玉兰总是半信半疑,问:“‘做正酒’‘过礼’‘新房铺床’也免?”这些皆为喜酒那天的老规矩,新式喜酒也少不了。其实,罗玉兰并非老式礼仪不可,倒是借故拖延时日,看他们耍哪样把戏。

    李会长道:“照老规矩,至少要三天,先‘过礼’,继‘做正酒’,后‘谢客’和‘回门’,我们两家离得近,一天‘过礼’‘做正酒’,一天‘谢客’,两天够了。”

    罗秀才劝住女儿:“玉兰,就依李会长意思吧。”

    罗玉兰依然说:“那就等中秋过后,天凉了,‘做酒’不热。”

    李会长坚持说:“不,还是六月十八,早办你也早抱孙子。”

    罗玉兰心里一笑:不办也快抱孙子了,喜期不能推延啦。

    朱家并未完全省去老规矩。媒婆可以不要,“八字”可以不合,送礼定亲不可少,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老规矩多是重金下聘,何况李会长这般富户之女,即便李老板全是真心话,朱门也不能给人小看!送啥子?送布料衣服?人家开绸缎庄,送银钱?人家肥得流油,怕要耻笑你那点碎银子。罗玉兰和老父商量半天,仍然拿不准主意。老父说问下仲信,看他有何打算?谁知仲信蛮不在乎:“啥也不送。我们是自由恋爱,送啥子定亲礼?”

    罗玉兰脸一板,厉声道:“胡说八道!人家父母养她二十年,你好意思开口!”

    “他家的钱多得很,我们小生意不如他零头。”

    “他有钱是他的。我们该送就送。”

    仲信振振有词:“妈,修英说她爸爸很会做生意,生丝运到重庆,一趟就赚好多‘袁大头’,像我们榨油小生意?外公,现今不是讲究均贫富么。”说到最后,仲信忍不住笑。

    “脸皮厚!”罗玉兰忍住笑,其实,她晓得儿子在说笑。

    罗秀才“嘿嘿”笑罢,说:“外孙啦,你还没做上乘龙快婿,就说泰山怪话,一旦做了,怕要造反。”罗玉兰指责儿子:“二十岁了还不懂事。”

    仲信正色道:“妈,不是我舍不得,是修英喊我少送。她说,三个妈分三坨,各顾各。这回给她办陪奁,二妈三妈吵吼了。”

    罗玉兰和老父对视一眼:原是媳妇的小算盘。罗玉兰说:“我们不学他李家!”

    仲信故意嬉皮笑脸:“我不送!”

    罗玉兰吼道:“你敢!忤逆不孝。”

    等仲信离开,罗秀才忧虑道:“玉兰,当初我催你答应会长女儿,莫非我看错了她?”

    罗玉兰想了想,说:“事到如今,就是看错,也不能反悔了。”

    “也倒是,何况他们是自由恋爱。”老父如释重负。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转机出现。这日,黑老弟与原配之子朱仲国路过涪州,要去成都吃父亲生日酒,几日便回。罗玉兰东拼西凑,给了仲国一百五十块大洋买银簪玉镯,绝口不提仲信喜事。哪知仲国从成都返回时,带回了一支金钗两支银簪三对耳环五个兰墨色玉镯和六个镀金戒指,还有一个黄铜盆两个锡壶半匹成都产的蜀锦缎子。

    罗玉兰吓了一跳,那点钱能买这么多贵重东西?问罢,才晓得金钗一对耳环四个戒指和锻子铜盆锡壶是黑老弟送给仲信的,一个银簪和一个手镯是送给大嫂她的。

    仲国道:“爸爸说他很忙,没空来吃二哥喜酒。”

    “哪个说办喜酒?”罗玉兰又吓一跳。

    “二哥说了,六月十八嘛。”

    罗玉兰找来仲信,气呼呼地:“你为啥子给仲国说办喜酒?脸皮厚!”

    “他是老辈子,该请他吃喜酒嘛!”其实,也是修英出的主意。

    “我看你不是请客,想要礼物,”罗玉兰指着桌面,“你看看,黑伯伯送好多礼。”

    “妈,你冤枉我了,我没那个意思。”仲信故意嬉皮笑脸,没有供出修英,“黑伯伯开钱庄,肥得流油。我们朱家内部均贫富嘛。”

    老外公“嘿嘿”直笑。罗玉兰忿然骂:“死东西,学坏了。”她懊悔不已,真不该托黑老弟买东西。她留下一铜盆一锡壶,其余全作聘礼。谁知正装皮箱,仲信赶来,说:“妈,不是我舍不得。修英喊我们少送点。你送得再多,也抵不了他家一根毛!给了大妈,二妈三妈有怪话。”说着,他把黑伯伯送给妈的银簪和玉镯蜀锦缎子拿出箱来。

    “我朱家没那么贱!”罗玉兰重新拿起银簪玉镯和蜀锦缎子,再往皮箱装。

    罗秀才看不下去,也劝:“玉兰,黑老弟送你的,你收下,莫做聘礼了。”

    最后,银簪玉镯留下,蜀锦锻子只留一半,另一半还是作了聘礼。因为罗玉兰觉得,而今涪州还没那种花色那么鲜艳的,给大太太穿吧。应该说,聘礼不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