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二十一章 选择

第二十一章 选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乘舆上悠闲坐着一人,不过是一身莲青色的织锦袍服,一手拿着马鞭,虽是生得一副清秀富贵皮囊,细看架势,倒与那驾车官尉不相上下。

    我淡然一笑,道:“浮阳王太傅如今可是左迁太仆?”

    他亦回以一笑,温文尔雅,踱步走来,恍如当日在清凉殿一般:“左迁还是右迁不重要,太傅还是太仆也不重要。车不能行错路,人也要站对道。”

    我了然:“那些牛车是你叫人拉走的,所以这些宫中的采办无车可坐。”

    他并不急着回应,只是直视着我,而后复道:“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把怨气撒在你的身上而不是我的身上。”

    我也不躲避躲避他的目光:“即便如此,足下还是要走下车与我说话,而不是我走过去与足下说话。”寒风微凛,我蓦然道,“足下可是从长信殿来?”羽盖金华爪四骏乘舆,那是太后的规制。

    “敢问长信殿和清凉殿在姑娘的眼中又有多少分别?”他倏尔一笑,语中带着一丝不宜点明的通透,“太后让鄙人驾这辆车来北门等陆姑娘,只要陆姑娘肯上车,便不用去汉中了。若不肯,那后面的路,只有陆姑娘自己走。”

    他的意思我很明白,无非是让我从保太后与皇帝二人之中选一个。

    “看来陆姑娘还在犹豫。”他了然道,“那鄙人便帮陆姑娘做个决定,陛下昨夜已下旨意封浮阳王为渤海王,贺祎之子贺斌为卫尉。”

    卫尉始于秦,九卿之一,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卫尉主宫门和宫内,一旦宫廷政变,掌握卫尉的人几乎等于掌握胜利。大魏自先帝时又设立卫尉司,领武库署,掌管长安所有兵械,比起汉朝时更为重要。

    保太后能将这个职位硬拿下来,想必针锋相对之际,魏帝已有妥协的意思。朝堂风云变幻莫测,保太后此举无异于树一面王旗,让自己身后蠢蠢欲动的各个势力看清形势罢了。选择魏帝还是保太后似乎一目了然,而在我看来,倒不必如此匆忙做这个决定。

    且不说如今元澈掌握着一部分北军,苏瀛与元澈交好,南军就算不宜轻动,好歹守着襄阳新野一带,往北可夺宛地、许昌。破虎牢关、函谷关,无论拿下长安还是洛阳都不是问题,已经足够给关中造成压力。最重要的是,舞阳侯也领着一部分北军,大魏军中也多有他的势力,他的意向才是决定整个天平倾斜方向的重要因素。

    但是他会支持保太后么?只怕未必。

    薛无鸢和秦姚来我的归鸿馆时提到过,舞阳侯似乎更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苏瀛。对于舞阳侯是否知道苏瀛与元澈的关系,我并不清楚。但这个举动多多少少证明了舞阳侯并不急于把赌注下在元洸身上。

    大局未定,我又何必先做决定?参与到这场争斗又如何,以陆家如今的地位,功成,陆家绝不是什么大功臣,正如魏帝的许诺,撑死做个朝侯,顶头不过是个文职。但失败,陆家绝对会沦为牺牲品,父亲惨死,可见恨陆家的人有不少。更何况兄长如今还在元澈手下,我的突然倒戈换来的又能是什么。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冒无谓的风险,这便是我的决定。

    于是,我盈盈一福,婉拒道:“保太后费心。”

    许是他觉得气氛有些尴尬,缓和道:“罢了,让鄙人来猜猜看陆姑娘心思。陆姑娘认为舞阳侯是那个决定大势的人,而舞阳侯却并没有将宝压在渤海王的身上。而你看似选择了陛下,其实是在观望。前往汉中是遵从天子的诏命,而对于太后也并无直接利益的伤害。

    你很聪明,也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自己之所以被保太后和陛下在意,不过是因为隆虑公主周岁宴上的那句话,而且你的兄长的兵力寥寥无几,真到了死境,以太子殿下的决断也不会顾及他。你小心翼翼,却也极富野心,浅滩上的小鱼小虾提不起你的兴趣,你到底要多大的鱼只怕也没几个人清楚。”

    蓦然被他说中心思,我强颜笑道:“陆昭知自己并非善类,在大魏也只是鱼虾之辈。鱼要辨清水势,因为它拗不过河流的走向。今日陆昭能凭借的不过是区区几分眼力而已,还望太傅不要过分抬举。”

    他亦玩味一笑,转身缓步走上马车,宽大的袍袖勾勒出他略显消瘦的肩背:“也罢,长安本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你离开了也好。”说完,他望了望我身后不远处,“既然负责押送你的人来了,那鄙人也不多耽搁。”

    我回头一看,身后来了一众人,穿的是一色御林军的玄铁铠甲,领头的男子肤色黝黑,眉骨突出,腰间的佩刀也比身后的几个人好些。那人见了我只是略施一礼,也不顾车上坐着的浮阳王太傅,直接粗声道了句“得罪”,拿起铁镣便要往我手腕上铐。

    “怎么?如今羽林军也这般不懂规矩了?”那声音分明是从车里传出来的,我极为熟悉,是保太后的声音。帘子轻轻打起,车内的侍女将一支金打龙头紫檀木拐杖递了出来。那一众士兵只瞟了一眼便知道车内坐的定是保太后了,匆匆忙忙跪了一地。

    领头的倒还机灵,行了个大礼,道:“卑职羽林君左骑赵巽,保太后长乐无极。”

    保太后贺氏听罢,只轻描淡写道:“老身当是谁,原来竟是老赵家的小子,如今都已做到羽林左骑了。你父亲为大魏安守北线,抵御匈奴,可谓大功啊。”

    保太后这句话并未露出怒意,我也揣摩不透。赵巽听罢脸上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只恭恭敬敬回道:“家父身为魏国之臣,理应为国效力。”

    “是啊。”车内的保太后似乎微微叹气,“你父亲是沙场宿将,功勋卓著,守北边多年,我这个老太婆也是很久没和他叙叙了。不过,老身今日可要替他说教说教你。”保太后语气忽然急转直下,“老身的身子骨是不如以前硬朗了,可是眼睛没瞎,耳朵还灵着呢。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藏着什么猫腻,今儿你们几个来西门晚了,究竟是因为谁的缘故老身也不追究。老身只说一样,这丫头你们给我全乎儿地带到汉中,路上出了差池,老身只与你们赵家算账。”

    赵巽听罢,脸色惨白,这也难怪,他父亲是大魏的将军,就算他经得起这句话,他身后的家族门楣却经不起。然而他并非善于掩藏自己,脸上的一番神色变化早已表明心里有鬼。只是我并不知道他们来晚的原因,也不懂这其中的暗语。赵巽立刻叩头道:“保太后息怒,卑职昨日喝酒喝糊涂了,误了大事,还望保太后恕罪。”

    保太后闻罢只一带而过道:“行了。你们羽林军左骑八百人,右骑九百人,都是河西六郡选拔出来的良家子弟。自己嘴里喊着卑职,可别真糟蹋了这么个好位置。你父亲是上军大将军,你在羽林军里自然是高枕无忧,不比你后面那几个寒门子弟,一点一点往上面爬。老身再教你一句,站在高处就要多动脑子少走道儿,尤其是别人给你指的道儿。”

    “卑职记下了,记下了。”赵巽的额头早已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保太后似乎也无意再说什么,只道:“你们几个明日再去靖国公府接人吧,汉中路途遥远,不在这一日。”赵巽领着几人匆匆下去之后,保太后又道,“丫头,你且上车来。”

    我并不上车,保太后语中带笑道:“好个有气性的,你且放心,咱们回国公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