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的烟花 > 第一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一章 东亚秩序

第一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一章 东亚秩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今天聊得历史是发生在几百年前的,还是国外的,难免有些陌生,诸位要是能看得下去就是万幸了,实在不是常人。

    话不多说,在历史的脚步驻足在1500年前后时,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还都处于不甚发达的的前资本主义时代。

    在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三大彼此相对隔离又各具特色的国际关系体系,即东亚封贡体系,世界和欧洲秩序。

    为什么把东亚封贡体系摆在第一位?它最重要?这倒不是,主要是这体系是咱老祖宗创的,这面子是要给的,都理解理解。

    在近代以前的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这可不是吹的,先进文化,文官制度,顶级的技术,随便拿出一样都能让那些外国使臣颤上三颤,中国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东亚封贡体系的中心。

    既然有中心,自然就有外围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与周边各国有这深切友好的文化联系,中国什么文化是主流?先秦战国先不论,自汉以后,这儒家就占据了官方地位,不管民间怎么说,儒家文化是有官家背景的,自然作为出口文化在东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因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以封贡制度为交往模式的天朝上国与藩属之间的封建关系。那么什么是封贡制度呢?

    要说起来可就远了去了,在先秦时代,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了朝贡制度。有小朋友问周天子是谁?就是演封神榜的那个,还不知道?辅佐他的是个老爷子,叫姜尚,拿着直勾钓鱼,其实钓的不是鱼,是套路,这下有印象了吧。好了咱们接着说,这朝贡制度最初特指天子与诸侯只见隶属的交往模式,你来拜一拜了,顺便送点贡礼,天子表示很满意,说明同志还是有觉悟的,然后封一封你,表示一下认可,可以回去接着造了。

    后来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觉得不过瘾,又将其运用到处理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只见的交往层面。这下行了吧,还不行,接着推,又被推广到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最后干脆一起得了,所以推广到了同一切来访的国家。所以,这推广大使是谁?中国,别人都往边上站。

    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用这种制度维护其“天朝至尊”地位,而把朝贡国视为藩属。1368年,明朝建立后,以中国为核心的独特国际关系体系日趋完善。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明朝开始将外商当作朝贡使团接待,将外商来中国朝贡与贸易联系起来。要想来中国做生意,可以,那得老老实实向天子进贡,表示一下对我天朝上国的敬仰之情,否则,哪来的回哪去。这还不够,又将朝贡关系与“册封”朝贡国君主联系起来,既然这些小国朝贡了,自然就有上下之别,君主们想了想,怎么表示出来这上下之别呢?册封,周天子册封诸侯,皇帝册封功臣,都是上级册封下级,如今用到了外邦身上,你这外邦君主要没我的认可,那就是不合法,不合法便是篡位,那我的地位就显现出来了吧,所以都乐此不疲的册封这个,册封那个。

    在中国周边地区,有两个国家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朝鲜,日本。朝鲜早在反抗契丹,也就是天龙八部里的辽,杨康他干爹那个,和女真,也就是天龙八部里的金,乔峰的女真兄弟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朝鲜在反抗契丹和女真的统治时,曾承认宋朝为宗主,名义上臣属与中国,后来遇见一更猛的哥们,蒙古,扛不住了,于1259——1356年臣服。后来蒙古人把自己作死了,朝鲜又摆脱其控制,依附与明王朝。朝鲜被中国看做极其重要的外藩,在明清两代更是中国头等朝贡国。朝鲜每个国王登基,都必须有中国皇帝册封。在中国与朝鲜的交往中,外交是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中的,权力大的派出的使团自然要少于权力小的派出的使团次数,这也是权力的一种显示方式,据统计,从1637到1894年,有507个使团到过北京,也有169个中国使团出使到朝鲜。

    日本在公元239年,邪马台女王,卑弥呼向魏王进贡,接受了魏王授予的“亲魏倭王”称号和金印。女王,倭寇,知道从哪儿来的了吧。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时期也曾短暂依附明朝,1401年向明朝朝贡,被册封为“日本国王”,知道为什么叫小日本了吧,你国王都是我册封的,能不小吗?后来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明朝军队派兵援朝,遂与日本断绝封贡关系,所以中国援朝可不止一次,这是传统。

    实际上,明朝是凭借自身无疑匹敌的实力和文化与周边国家建立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主义,明朝并未出兵占领,也未干涉其统治,只是对其现存的政治态势表现一种高姿态的认可,你们的地盘,我们看不上,因为我是这里的王,自然有其风度,像凤凰一般,非梧桐不栖,非清泉不饮,不必害怕抢你那点家当。你们反而可以享受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中国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所以这一国际体系的扩大和缩小不取决于周边国家的对决和争斗,而是取决于中国,实力是其稳定的根本保证,德化是其稳定的外部需要。

    而在东亚封贡体系中,通商是硬币的一面,代表着藩属国和朝贡国关心的商业利益,朝贡是硬币的另一面,代表着中国封建王朝关心的道义价值。

    而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天朝上国为了大国颜面,不屑于贪财图利,一向采取“厚望薄来”的政策,赐与朝贡国的礼物远多于他们纳贡的礼物,所以这种朝贡贸易使朝贡国尝到甜头,时不时装下孙子,乐此不疲。但这种不对等的贸易加重了中原王朝的贸易负担,从而加速了朝贡制度的崩溃。所以死要面子说的也是我们。

    之后便是西方向东方的扩张殖民,东亚封贡体系不断受到冲击,最后由于中国自身实力衰退,那帮小兄弟看着往日不可一世的大哥要倒下了,那得了,没什么油水可捞了,拜拜了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逐渐疏远,最后解体。

    600年至1000年,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教,使欧亚大陆和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一个多世纪里,伊教星月旗席卷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亚的广大地区,有同学问这地儿是在哪?不重要,只要知道横跨亚非欧就可以,说了咱们也记不住。

    家大业大,难处也就大了。这有个意见,那有点野心,难免力不从心。在阿拉伯出现的伊教文明是前犹太文明,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的混合体。我们知道基督教是一种宗教信仰,中世纪的教士们一个个像街头的人贩子一样,笑嘻嘻的对你说,要信上帝,才得永生,接着就把你的钱财掏空。说同志们,你们生来有罪,所以要赎罪,一点钱算什么,生活苦算什么,舍得一切,才大自在嘛。拿的有理有据,实在臭不要脸。

    较晚时期,像大自然的其他事物一样,谁都逃不过僵化腐蚀的命运,伊国家出现了内部分裂,逐渐衰落,分裂为众多邦国,内部也是教派林立。后来随着十字军东征,蒙古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亚欧,整个伊世界陷入一片混乱。

    直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才结束这一状态。它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并且始终作为一个异教徒而介入欧洲历史,对我们所要说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历史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的一支,7世纪上半叶,唐朝觉得有一帮哥们整天吃沙子挺可怜,于是做了下好人,消灭了居住在大漠南北的东突厥,觉得不过瘾,又重创了活动在中亚地区的西突厥。到了8世纪上半叶,伊的星月旗插到了中亚,西突厥各部逐渐接受了伊教。到了阿拉伯帝国后期,突厥将领已经在帝国内掌握了实质的兵权,随着政治,国力衰微,突厥王公纷纷拥兵自立,各地称雄。

    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几乎完全占领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土耳其。建立辉煌却短暂的塞尔柱帝国,使之突厥化,为奥斯曼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到了13世纪,蒙古大军横扫中亚,奥斯曼土耳其人受蒙古压力搬家,西迁到小亚细亚。打不过,还跑不过?往西走!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西方名字就这样,汉字音译的嘛,同学们会读就行,不要太难为自己。

    他的儿子奥斯曼1258~1326年继位。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1299年,土耳其见老东家好像不行了,算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土耳其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土耳其国家的雏形。

    奥斯曼人在取得独立后,高举圣战的旗帜,在欧洲衰弱的背景下,开启了一场难以置信的征服。

    1340年,控制整个小亚细亚。

    1345年,渡过达达尼尔海峡。三十年中,吞并了马其顿,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也就是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

    1453年,攻陷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改称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的意思即为“上城去。”

    整个欧洲为之哗然,200年前成吉思汗没有做到的,现在土耳其人做到了,牛吧。绵延千年的东罗马帝国消失,西欧第一次直接面对东方的异教徒势力,奥斯曼要让整个欧洲在他的脚下瑟瑟发抖,臣服吧!

    不过没嘚瑟多久,就在维也纳之战中被打了回去,从此居于守势,先守住这些再说吧,不能太浪,这就是后话了。

    奥斯曼帝国崛起了,横跨在东西方之间,阻断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也随之垄断了东西方的的陆海交通,垄断了西欧与东方的贸易。曾经繁荣一时的地中海贸易从此走向衰落,意大利的城邦也一蹶不振,从此西欧不得不将眼睛转向它的西方,想从这里找到一条发财之路,从此开始了大西洋贸易的时代和一系列的征服。

    d看小说就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