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三十八章 太傅(三)

第三十八章 太傅(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尽管天气格外奥热,出行的人亦有不少。王庄原本只是王氏一族居住的地方,然而几年下来,此处的佃户渐渐多了起来,往来的生意人也日渐增加,如今已经颇具小县的规模。

    半道过了一家卖冰饮的小店,我命车夫在此处停下,规月下车去小店里买些冰饮来。我一边等一边悄悄掀起帘子看了看外面的街景。旁边一家锻造铺不远处,停着一辆朱红漆的油壁车,车帘是淡青色的零霓缎。偶然想起这样的缎子是淮南国所产的珍贵织品,宫里虽然常见,但是到了宫外,就连寻常的官宦人家也不能有,想必车子的主人是王氏一族颇有地位的人物。

    忽然,车子里下来一个人,正是秦良。我知他对我多有不满,为免得见面尴尬,便放下了帘子。

    规月去了许久方才捧着两碗冰饮回来,道:“方才婢子拿咱们的铜钱给店家,店家居然不卖了,说他们这里只收铁钱。原本是要四文铁钱,咱们身上没带铁钱,好在那人好说话,就让我拿两文铜钱抵了。”

    我嗤嗤笑道:“你这丫头,没见过你这样被人算计了还谢人家的。如今铜价可是铁价的五倍呢,且蜀地多铁矿少铜矿,这价钱不知又要差多少。”

    规月恍然大悟,后悔不已。我宽慰道:“罢了,只是小钱而已。汉中离蜀地近,用铁钱也是寻常事,等过些日子咱们找个机会换些铁钱就是了。”

    车夫听见我们说话,道:“哪里用改日,那铁铺旁边就是惠民监,亭主去那里换不就好了。”

    惠民监是专铸铁钱的地方,汉中流通的铁钱多来于此,与之齐名的还有丰源监和济众监。铁监虽管铸造,但是若有人来兑换钱币也不是不可以。

    我携了规月进了惠民监,里面倒也不算很热,每到七、八月,这些铸场就有不再铸钱了,俗称冻铁。

    柜上的掌事见我们来很是殷勤。规月拿了五贯通宝给他,他立刻接了过来,去库房给我们兑换。

    我和规月正等着取钱,这时从外面来了个人,身量高挑,墨色直裾深衣,头上戴着藤条编成的斗笠。虽然是一副普通打扮,但是举手投足却风度翩翩。那声音也甚是温文:“通宝五贯,兑背文四出的永安五铢。”

    历代数五铢钱的种类最多,而使用时间最长的则是永安五铢。这种五铢钱钱身大些,边缘厚些,分量比普通的五铢钱要足,因此价值一向稳定。只是因其重量沉,额值大,普通老百姓用不上,倒是蜀中的商贾多用此币与关中和江陵一带贸易。

    而永安五铢又分三种,一种钱面上有“永安五铢”字样,一种钱背有“土”字,最后一种就是“背文四出”,钱的背面是用四出文写的额值。前两种倒也寻常,“背文四出”的永安五铢是由梁武帝时所铸。因当时民间私铸铁钱十分猖獗,朝廷特地制造了周围有重轮的钱币,致使私铸者的成本异常昂贵,私铸现象这才有所缓解。

    如今流通在市面上的“背文四出”钱几乎都是官铸的,比起其他那些掺了锡铅的私铸钱,价值不知高了多少。也由于这个原因,自战乱以来,其他的铁五铢都是跌了又跌,只有梁武帝所铸的“背文四出”钱价值稳定。

    不过知道这些的人毕竟不多,就连我也是因为吴国昔年吃过五铢铁钱的亏,从此往后对这些门门道道多少熟悉了一些。

    我在旁侧等着掌事换钱,不由得斜觑了一眼这个男子,总觉得仿佛在哪里见过,可一时间想不起来。

    他似乎也注意到了我们,将我上下打量一番之后,目光停留在了规月的身上。倏尔,他玩味一笑道:“在下记得今年无大赦,怎么,如今宫女这么早就可以放出来了?”

    规月没想到自己被认出来,微微一怔,旋即低了头,往我身后退了几步。

    那名男子见规月如此情状,更轻佻一笑道:“若真要等到二十五岁出宫,那可就辜负了姑娘的大好年华了。陛下宫里人多不在乎,吾辈可等不起。”

    我见规月的脸已然彤红,向前一步道:“足下既然熟知宫规律令,想必也知道非礼勿言四字。”

    男子转而看向我,抬了抬眉,道:“说到熟知律令,那不是公子之所长的么?”

    我听他唤我公子,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想起我今日穿的是男装出行。

    我没想到他说话如此轻浮,少不得肃了神色,道:“若只熟知律令而不能以身践行,那律令与白纸一张又有何分别呢?”

    他略微沉吟,似乎对我的辩驳不以为意,而后道:“前些日子,在下听过公子的官职大小相制之论。俸禄不过六百石的刺史,却可以监察俸禄是两千石的郡守国相。但如果刺史和郡守国相相互勾连,沆瀣一气,那么这样的克制关系不就失效了么。原本只是一群人的问题,如今却变成了两群人的问题。那么刺史所设意义究竟何在?”

    我听罢,忽然想起那日入阳平关之前,我们在茶坊闲聊的时候,屋内的角落里亦是坐着一个头戴斗笠的人。如今想来,必然是此人了。

    我道:“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历来都有,从不曾杜绝。设置刺史,那些人若再想作恶,就要下更大的本钱。若不设刺史,那么这些人岂不是要无法无天了?再者,若身为刺史接受了他人的贿赂,那么说明此人德行已坏,那么就算他上任别处,也会做出违法乱纪之事。由此可见,刺史与其他官员暗结构链,问题并不是出现在官位设置上,而是在于人德行的本身。”

    他点了点头,似乎颇为肯定,然而话锋一转,又问道:“那么依足下所言,设置刺史也并不是杜绝贪赃枉法最好的办法啊。”

    我不知他为何如此较真,只和静道:“贪赃枉法本身无法杜绝,在下所说的这个问题原本就没有解决方法。而没有解决方法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正说话时,掌事已经将兑换给我们的铁钱拿来了。我让规月接过东西,自己略施一礼道:“今日在下还有事,改日再请子卿公子登门赐教。”

    从惠民监出来,一路上规月很少说话,过了许久才问我道:“亭主怎么知道那人是阴平候的次子王泽?”

    我莞尔一笑,缓缓道:“一来是看他的脾性,二来则是他知道你是未央宫的宫女。你曾在宣室殿和姑母的椒房殿当过差,而他一介男子不可能随意出入椒房殿,那么他看见你的地方必然是宣室殿。能进入宣室殿议事的,不过是三公九卿,亦或是陛下所中意的得力大臣。他又如此年轻,必然是年少时就参与大魏课额制定的王泽了。”

    规月低眉道:“亭主聪慧。”

    见她又低下头去,我问道:“他是世家子弟,对旁人大抵不敢如此贸然口出轻佻之语。他似乎与你相熟。”

    规月听罢,倏尔轻轻笑道:“其实王公子和镂冰是最要好的,婢子与镂冰是同乡,所以才能和他说上几句话。”

    “镂冰?”我有些诧异,“我知道她在浮阳王母妃身边当过值,怎么也能见到外朝之人?”

    规月道:“王公子最年少得意的时候曾担任浮阳王的太傅,平日又爱和宫人们说笑,所以大家都知道他。也因此阴平候一家与浮阳王颇为亲近。”

    浮阳王太傅。我不禁哑然失笑,回想起我与元洸的在清凉殿初遇,如今倒遇上正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