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二十九章 来信

第二十九章 来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霄走后,我独自在房间收拾自己的随身衣物。这时规月走了进来,手中捧了个桃木的大匣子道:“这时渤海王送来的东西。”

    我微微蹙了蹙眉:“怎么方才徐霄没说呢?按大魏律,公侯伯家是不能收诸侯王的礼的,你速让徐霄退回去就是了。”

    规月一脸为难道:“只怕徐霄人已经走远了,他是临走前嘱咐婢子告诉姑娘的,婢子也是觉得奇怪,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应该当时就回禀姑娘的。”

    我一听她如此说,也就作罢,昔年吴国降魏,刚入住长安,父亲第二日便命府中所有人通读《魏律》,明晓大魏律法,不能熟诵《魏律》便不可在陆府当差。徐霄既是父亲身边的老人儿,又怎会不知道这些。他之所以不在我面前交待,只怕是有缘故的。

    我拿过匣子,这只匣子上雕着缠枝花纹,样式不算新巧,就连黄铜制的锁环处也有些锈了。打开一看,是一套男子衣冠,并着一封书信。

    我熟悉元澈的字迹,他的隶和篆写得都极好,厚重大气。然而元洸的草书却是笔锋妍捷,点画勾连之处带着一丝不羁之意。

    上面只是几句话:

    保太后已下懿旨复你亭主之位,希望你荣耀归来,而我只希望你平安归来。阳关险,入关前请务必身着此衣。

    我拿着信的手微微一抖,雪白信纸竟似烫了手一般。我慌忙将信放回,只对规月道:“没什么,不过一件衣服而已,先放这吧。”

    规月点了点头,见我神色平复,方才关心道:“姑娘方才何必对徐霄说那些收不到信这种话。那种不祥之语,夫人听了也是伤心啊。更何况咱们此去虽然路途艰险,但是以姑娘的心性心智,必会平安到达汉中的。”

    我听罢,心里渐渐沉了下来,然而只轻轻道:“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求生的本性人人都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做最坏的打算。”

    事情至此已然比预想的顺利许多,但是仍然有许多事情要处理。首先,护送的队伍由原来的六人减至两人,所以随身带的东西则是能简则简。我命镂冰将那些赏赐的首饰当掉,也不用太在意亏损,全部换成铜钱和黄金。

    镂冰起初犹犹豫豫地,挑挑拣拣之后,剩下了几件比较贵重的首饰,道:“回禀姑娘,这些也要当了么?其实咱们不必当那么多的。”

    我瞥了一眼,那支玉鸦钗也在其中。

    “都当了罢。”我道,“咱们此次虽然是去王家的庄子上,但是也不可能白吃白喝,这里少不得银钱打点。”我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知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个。那天规月问我关于元澈的那句话和我对帮助元澈的心甘情愿,终究引起了我心中的不安。

    有一些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对某样东西的执着,你不但无法把它除去,还会被他感染。元澈就是这样的人,但对于一个吴国皇室遗族来说,这样被感染,或许是不妙的。更何况以我如今的处境又能为他带来什么呢?

    吴乐是个办事不拖泥带水的人,很快就将行装和车马打点好。这次随行的是一辆大车和三匹马。虽然只有吴乐和王赫两个人骑马,但吴乐说遇到紧急情况多一匹马总是好的。

    少了羽林军的人,一路上,我们五人说起话来倒也畅快许多。吴乐一向温和,王赫直爽,规月和镂冰也不是扭扭捏捏的人,一来二去大家也彼此相熟了。

    规月和镂冰都是琅琊人氏,虽然是一同进宫,但镂冰一开始是元洸的母妃杜氏宫里的侍女,杜氏去后,原来的宫人就散到各处,镂冰先后在浣衣局和司药局呆过两年,然后被公孙氏挑走去椒房殿的。相比之下,规月的路就平坦多了,她原本是在宣室殿做杂役的,即便如此,也比起其他宫人有头脸一些。后来因魏帝不喜宣室殿人多,遣出去了一批,规月就进了椒房殿。

    王赫是陈留王氏一族的旁支,与吴乐是同年入编北军。王赫马上功夫了得,勇猛善战,又使得一手好槊,因此冲锋陷阵总是少不了他。吴乐则是由北军一名普通士兵做起,至伍长、什长、百夫长,直到现在的北军御侮副尉。他在边县的障塞尉手底下当过差,调任过执金吾率领的缇骑,上过前线杀过敌,留过后方运过辎重,军队里的那些门门道道可谓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规月有些不信,便笑着问:“吴副尉那么神通,如今怎么讨了押送人的差事,不去前线效力?”

    吴乐只是淡淡一笑:“原本也是想去前线效力,当时军队已经从宛向北准备出发了,经过长安便可直赴安定。但负责制定行军路线的长史和司马坚持要绕道洛阳,由孟津港走水路,一路西上。”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不过大家也猜出了个大概,吴乐一定是反对了司马的计划,因此被寻了个借口,打发他接这个押送人的差事。

    “倒是苦了王赫,他原本可以去前线挣军功的,结果也因谏言被在下连累了。”吴乐有些懊悔道。

    出了郿城十里,我们便在一长亭下歇脚。趁着规月和镂冰取水的功夫,我问吴乐道:“你方才说,司马当时坚持绕道洛阳。按说军队抵达都有时日规限,更何况北军又不善水,何苦走这条远道呢?”

    吴乐道:“姑娘有所不知,按照大魏的军例,各郡的军队调离本郡,其经费粮饷由本郡支出,而长安方面,朝廷也会向这些将士发放酒肉钱,以励军心,而经过的其他郡县,各郡的度支部还会单独发放一份补贴。如此一来,一旦出动军队到其他郡县去,一个人就可以同时得到三个人的俸饷,因此将士们都愿意调离本郡,出去打仗。”

    我立刻会意,若按照常理,宛的军队抵至安定前线,只要过长安便可,但是长安方面,朝廷发放的酒肉钱,也是由长安度支部供给,因此度支部就不会付双份的俸饷了。所以他们才会决定绕道洛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