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十七章 暗流

第十七章 暗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本出了上林苑是要去未央宫的清凉殿询问浮阳王的病况,结果没头没脑地转了许久,竟在未央宫的御苑中迷了路。到了清凉殿,已有了好些时候。

    清凉殿原本是未央宫**皇帝避暑消夏的居所,院中是六棵硕大如华盖的梧桐树,玉阶石栏上,皆雕鸾凤,以求凤栖梧之意。如今正值春日,梧桐叶还未完全舒展开来,阳光的余晖满过枝叶,稀稀疏疏洒了一地斑斓。空旷如许的院落在这斑斓之下,安静而祥和,又有箫声袅袅飘来,一曲《洞庭烟雨》犹如天籁。

    我一时贪看院中美景,竟没留意眼前何时站了一个年轻男子。他一身碧蓝色流云百福的深衣,紫纱银冠,以一支白玉簪子束起,腰间系一支蓝田玉九节箫,长身玉立,轩轩如朝霞举。我脸上一热,退了半步,屈膝行了个半礼:“在下长乐宫女侍中陆昭,不知尊驾如何称呼?”

    那人皱了皱眉头,却似乎并不在意一样,只是从头到脚将我打量个遍,过了许久,方才道:“我是浮阳王太傅。”

    我心中已有疑云,诸侯王太傅如此年轻,实在罕见。他似乎看出我已觉不妥,便道:“贾谊十八有才名,二十为博士,二十三为长沙王太傅。可见能否当的了太傅与年龄无关。”

    我微微一笑:“元洸乃保太后所爱而非长沙王,足下爱丝竹且无心俗务,也非贾生。”

    “无心俗务?”

    我臻首轻抬,道:“历来各诸侯王回朝,其封国的太傅、相国,莫不借此机会呈上表奏,言各国之政事,以表对朝廷的忠心。太傅在此吹一曲《洞庭烟雨》,飘逸浩渺,颇有归隐洞庭云水间之意。”

    他微微一怔,复又不羁一笑:“只是适才想起张孝祥的一阕《念奴娇·过洞庭》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我含笑对答。

    “你颇通诗书?”他意兴盎然地问。

    我欠一欠身:“钟嵘曾在《诗品序》中赞梁武帝萧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张孝祥这阙《念奴娇》,颇有慷慨悲凉、抑塞磊落之气,力透纸背,亦堪当此赞,陆昭也格外喜欢。只是郭沔此曲意在泛舟五湖,而张孝祥之词虽感慨仕途,却无归隐之意,太傅如何因张之《念奴娇》而思至郭之《洞庭烟雨》?”

    他负手而立,徐徐道:“国势危如累卵,九嶷山为潇湘水云所蔽,当时的郭沔未必没有时事凋零之感慨。”

    “如今大魏盛世,太傅何出此言?”

    他略略一笑:“如今大魏三面环敌,居关中,持传国玉玺,无异于泽中麋鹿披着昂贵的虎皮,人人欲攻之,裂魏地而肥其国,夺玉玺而尊其位,可不是危如累卵么。就好比当年的吴国,鱼米之乡的富庶自不必说,再加上江东诸多才俊,怎么说都算是强国了,但那传国玉玺还不是惹得各国纷纷群起而攻,我大魏也不过是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经年往事骤然被提起,我感慨之余亦对这位太傅另眼相看,这些是我不曾想到的,他却似一旁观者一一道来,不偏不倚,直击要害。我也甚是惊讶,魏国虽不乏好武将,但是文臣却低楚国一筹,有这等眼界者,更是闻所未闻。

    我心中叹服:“陆昭受教了。”欠了欠身,闲篇说的太多,我也不妨说起正事来,“保太后命我来问问浮阳王的病况。”

    “哦。”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浮阳王如今已经歇下了,侍医说是偶感风寒,无甚大碍。”

    听他如此说,我也不好再去看,只是谢过:“陆昭回去复命,太傅请自便。”

    他也颔首一笑,独自往南边的飞倾阁去了。

    因着宣曲殿一事,保太后找了借口放了我几天的假,只让我在归鸿馆中歇着候命。我倒也乐得清闲,遣了云岫回府中问候家里人。

    用罢午饭,秦姚与薛无鸢出乎意料地来到了我的归鸿馆,原也没有预备什么,只命规月捡了上好的猴魁奉上。秦姚一身玫瑰紫妆缎的百褶裙,梳了个俏丽的双刀髻,才坐下便喊渴。我略知她脾性,怕她喝急了烫嘴,赶忙让人换了冰镇过的酸梅汤端与她。

    我见她喝得这样快,样子又着实贪憨可爱,便又命人拿些芙蓉卷、狮子糕、玫瑰馅酥饼等样式新巧的甜食给她。看秦姚吃的香甜,薛无鸢在旁边亦笑不拢嘴道:“方才她与保太后怄气呢,偏不用午膳,如今定是饿了,见你的归鸿馆离保太后的长信殿近,就上你这来打秋风。”

    秦姚的注意力更多的在那些小点心上面,也不顾我们说什么。我们三人虽不是初次相见,但也算是初识,薛无鸢与我叙了会话,渐渐也熟络了起来。

    她原本与薛容华是同胞姐妹,皆是尚书令薛琬的女儿,然而薛琬的兄长薛琏一直想要个女儿,故薛琬将自己的女儿过继给了兄长。这位薛无鸢的闺名我也曾听说过,是出了名的温婉沉静,书画皆通,诗词尤善长调,又弹得一手好琵琶,真真不枉“名门闺秀”四字。

    聊了许久,不妨说起秦姚中午与保太后闹别扭的事来。

    原来是今日尚宝司的人拿来一批工匠新造的首饰给保太后看,旁的倒也罢了,有一只嵌绿松石并蒂海棠华胜,无论造工、纹饰皆属上品。秦姚看着喜欢,便向保太后讨。保太后只说这是要留着给长乐公主做嫁妆的,秦姚便赌气了。

    我听罢薛无鸢话,只微微一笑。虽然这是件小事,但也足以看出保太后平日里对舞阳侯这个女儿有多宠溺。放到旁人那里,与公主争一件嫁妆已是罕见,又有谁敢为一件首饰与保太后怄气呢。

    秦姚听我们在说此事,亦委屈道:“我怎会为一件首饰与她老人家怄气,保太后事事为长乐公主做主,自从陛下回绝了楚国的亲事之后,保太后就有意要将长乐公主许配给阴平侯之子。”

    “阴平侯?”我微微诧异,不是我对朝堂之事知之甚少,大魏自开国来封侯的不在少数,光关内侯先帝就封了五个,更别提其他的侯、伯之位了。

    薛无鸢道:“妹妹可知晋朝琅琊王氏?”

    我微微颔首:“王与马,共天下。昔日东晋风雨飘摇,司马氏仰仗王导、王敦才保下了的帝业,以江东为据。”

    “这便是了。”薛无鸢道,“王氏一族落没后分成两支,一支定居陈留,族长王襄曾是先帝一朝的北平亭侯,另一支则定居汉中,族长王业便是阴平候。只是阴平候长年守在平阳关,甚少还朝,家业也不如陈留北平亭侯一家人显赫。”

    我有所了解,但依旧不大明白。且不说阴平候之子尚无爵位,单单度其家世,京中比阴平候爵位显赫的人多了,长乐公主嫁与阴平候之子并不算是值得羡慕的好事啊。然而让我更不解的是,保太后并不喜欢元澈,而是颇钟爱浮阳王。保太后何必亲力亲为,欲将长乐公主嫁与阴平候?阴平候虽非显赫之族,但好歹守着平阳关,据扼入蜀之要地。如此一来,这样一门不疼不痒的亲事倒颇令人注目了。

    薛无鸢并不知我心中所想,只以为我对这门亲事十分不以为意,遂道:“这门亲事虽不是分荣耀,却比秦姚的要好。”

    秦姚听到这里,亦放下手中的吃食,委屈道:“父亲曾与母亲商议,将我许给将军苏瀛,保太后她老人家对这事竟然问也不问。”

    苏瀛,这舞阳侯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心思?我手中原本捧得稳稳的茶盏不由得一震,温热的茶水渍湿了裙裾。规月立刻取了帕子为我擦拭,见我神色不大对,只递了个眼神,径自去了。我甫作镇定,心中却也惊骇,这舞阳侯的心思也太明显了点。谁不知苏瀛手握南军,况且之前我曾于宣室殿见过他与元澈,两人似乎关系亲密的很。

    看来舞阳侯这是在用他女儿来押宝了,只是他未曾押在浮阳王身上罢了。

    薛无鸢见我神色,亦道:“你也觉得不妥是不是?这也难怪,苏瀛曾是东吴人,他母亲是改嫁来到魏国,夫君听说是一个富商,这富商没过几年也去了,苏瀛的母亲这才入宫成了宫人。谁不知商人是贱籍,我大魏自开国以来规定良贱不通婚,更何况秦姚,她好歹也是皇亲贵戚。就算苏瀛现在是大都督,但是出身摆在那里,总是被人诟病。”

    我微微吃惊,曾听苏瀛说他受过兄长的恩惠,原来他是吴国人。这几日在宫中时间久了,也曾听过他的威名,公子苏瀛,但是对于他的出身,似乎保太后曾经提起过,当时我也没留意罢了。(未完待续)